新闻公告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新闻公告 > 正文

王启龙教授受邀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讲座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8 18:25 点击:

2018年12月7日,王启龙教授受邀做客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做了题为“杜·乔玛之前的西方藏学研究”的学术报告。(The Western Tibetologists before Sándor Kőrösi Csoma, 1784-1842)。来自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讲座之初,王教授首先对“西方藏学之父”杜·乔玛的人生经历进行简要介绍,他指出杜·乔玛只是讨论藏学史的一个时间坐标而已。事实上,在杜·乔玛之前,西方藏学研究早已存在,出现过杰出的藏学家和非常重要的藏学著述。其中,王教授重点介绍了意大利和俄国的早期藏学研究先驱。

意大利的藏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天主教圣方济各会的乔瓦尼·达·柏朗嘉宾(Gionanni da Pian del Carpine, 1182-1252)、鄂多立克·达·波代诺内(Odorico da Pordenone, 1265-1331),他们曾分别撰写《蒙古史》(History of the Mongols)和《游记》(The Journey of the Lands),对西藏的风土人情进行描述。此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伊波利托·德西德里(Ippolito Desideri, 1684-1733)等人也来到西藏。伊波利托·德西德里曾于1716年到访色拉寺学习,成为第一个学习藏文的欧洲人,翻译了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并在1718—1721年间用藏文撰写了5篇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学说的文章。而他1728年完成的《旅藏报告》(Difesa della compagnia di giesu in ordine alla missione del Tibet)堪称藏学先驱之作,该著内容包括西藏的地理环境、政府组织、农业生产、风俗习惯、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信息资料。这些拓荒之作当时没有得到学术界及时而足够的重视,德西德里等意大利人也就与“藏学之父”的桂冠失之交臂。

接着王教授谈到,额尔齐斯河流域一批藏文抄本的发掘,掀起了俄国的藏学研究序幕,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俄罗斯科学院的历史学家米勒(G.F.Miller, 1705-1783)、东方学和民族学家帕拉斯(P.S.Pallas, 1741-1811)以及开创欧洲藏文文法研究的伊耶里格(J.Jahrig)与施密特(I.J.Schmidt, 1779-1847),并对他们各自的藏学著述进行介绍。讲座过程中,王教授不时地以幽默的口吻穿插一些学界的趣闻轶事和个人的治学经验,使整场讲座始终洋溢着欢快活跃的气氛,进一步丰富了在场师生的见闻。

讲座最后,在场师生与王教授就讲座中的一些议题进行了讨论。王教授鼓励大家保持学术自信、砥砺前行,在掌握国内藏学研究的基础上,更要广泛阅读涉猎西方的藏学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术创新、立足前沿。王教授以其丰富的民族学、人类学、藏学、中外语言文学等多学科知识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使师生听众受益良多。

https://rcenw.lzu.edu.cn/upload/month_1812/20181210132007836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