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国外藏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2020年获批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自成立以来获得国家保密局,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中央统战部七局的大力支持,经过多年发展,中心已形成一定规模,拥有一支由国家级人才领衔,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其中,专职研究人员6名,另有一批来自海内外的著名人士和学者加盟本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担任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博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尧、胡坦周伟洲、巴桑旺堆、耿昇格勒、范德康(哈佛大学教授)、柯蔚南(爱荷华大学教授)、索仁森(莱比锡大学教授)等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本中心的学术委员。学缘结构、领域分布、成果影响等方面可以看出,团队具有良好的国际学术视野

国外藏学研究中心下设办公室、图书资料室、教研室以及学术期刊编辑室。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事务及对外学术交流等事宜;图书资料室负责中心所需学术文献资料的采购、信息搜集以及整理,同时负责中心网站的日常维护、信息更新,目前中心图书资料室内藏图书2万余册,收录中外文学术期刊68种,其中特设王尧先生赠书专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藏学学术研究专业资料室;教研室负责制订中心长期及近期的教学、科研计划,组织各类相关学术活动;学术期刊编辑室负责国外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刊物Journal of Tibetan and Himalayan Studies以及《国外藏学研究集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国外藏学研究中心自成立起,以进一步提升国内海外藏学研究的水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藏学研究智库平台、增强国内藏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为宗旨,致力于为中外藏学界提供学术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本中心始终坚持以学术为根本,立足学术前沿,重视基础研究。中心目前形成海外藏学研究(包括海外涉藏资讯研究)、区域国别研究(以环喜马拉雅区域及南亚为主)、藏族传统历史及文化研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在相关学术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从理论上探讨建立中国特色藏学研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力图对中国藏学、区域国别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和国家咨政有所贡献。在积极推进学术研究的同时,中心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始终将服务国家建设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担当,致力于为国家涉藏形象外宣、涉藏政策制订等提供决策支持,为有效应对国际藏学界和国际涉藏事务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和挑战提供智力服务。

学术平台建设方面, 2016年起,中心主任王启龙教授与哈佛大学范德康教授合作,共同主编英文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 of Tibetan and Himalayan Studies(《藏学与喜马拉雅研究学报》),刊发国内外藏学研究最新成果,以及优质学术书评、最新学术资讯,为中国藏学学术文化走出去、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刊物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AMI“入库外文刊”。这是中国社科院评价体系中,首次尝试对仅有ISSN号的外文期刊进行评价,反映出本刊在中国学术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国学术力量方面具有的价值。中心自2017年起,开始出版发行学术刊物《国外藏学研究集刊》,延续学界先贤译介海外藏学经典成果的优良传统,刊发国内藏学领域前沿成果,为国内藏学学者提供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

研究成果方面,中心推出“国别区域研究之喜马拉雅研究丛书”系列,中心成员在国内外知名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重要学术工具书2部,参编高等教育专业基础教材2部。学术论文方面,中心成员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近百篇;发表报刊理论文章6篇。科研项目方面,自2015年成立迄今,中心人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其中包括2项重大项目;其他省部项目13项。成果获奖方面,中心成员获得国家民委成果奖2项,省部级奖项2项。社会服务方面,中心成员受聘为多家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及学术刊物的成员、理事或编委。

中心也大力扶持、培养青年学者的成长。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已孵化出硕博士学位论文10篇,相继培养18位硕博士研究生,以及4位博士后人才。中心长期开设梵藏语文献课、藏学经典导读、国外汉学(藏学)、区域国别研究导论、历史语文学研究等专业课程,进一步增强青年学者的学术理论素养和人文关怀,帮助年轻科研工作者提升学术能力、开拓学术视野、拓宽学术格局。

中心还积极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经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写本研究所、布里亚特蒙古学-藏学-佛像研究所、国际印度文化学院等海外知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此外,中心以工作坊、读书会和学术沙龙等形式不定期举办各类学术活动。由中心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藏学与喜马拉雅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已成功举办2届,在国内外学界引起广泛热议,《中国社会科学报》对这两次学术讨论会均有专版报道。此外,进一步深化中心与学界的交流和互动,提升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中心会不定期派人员到国内外各主要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访问,积极鼓励中心青年学者参加各类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