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藏学研究》(王启龙 主编)由陕西师范大学国外藏学研究中心创办、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以刊登国外藏学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学术史、学术动态、学术人物、经典著述介绍与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以及国内外学者有关藏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主,并辟有“译文集萃”专栏发表国外学术界藏学研究成果的汉译文。本刊旨在为国内外藏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藏学研究、佛学研究以及喜马拉雅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本刊以辑刊形式出版,每年两期(以书代刊),开设如下栏目有学术史、学术动态、学术人物、经典著述介绍与研究、译文集萃、书评等,所涉领域包括语言、文学、宗教、文化、历史、地理、考古、艺术、天文历算等。与以上栏目和领域相关的未经发表的论文、书评、译文等作品,均可投稿。
本刊的编辑规范如下:
本刊倡导,所有来稿均应遵守学术规范,凡采用他人观点,请加注说明。
字数控制在10000字内为宜。
请作者将稿件以Word格式并附PDF格式文件,以附件形式发送至征稿电子邮箱。邮件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征文邮箱为:
本刊反对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三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稿件请自行处理。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来稿一经采用,将于出版后寄送作者当期刊物两本,并酌付稿酬。
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发送稿件时严格按照以下要求:
《国外藏学研究》将以简体中文发表,正文用宋体、五号字,行间距20磅;大段引文用楷体;注释用宋体、小五号字,行间距用单倍间距;西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一律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除破折号、省略号占两格外,其它标点均占一格。中文书刊与论文题目均用《》括号。
论文要求有中英文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如有题注,请用星号(*)表示;中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00字,应能概述全文内容;中文英关键词各以3-8个为宜;英文关键词除专有名词大写外,全部小写;关键词之间以空格隔开。
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第一次提及帝王年号,须加西元纪念,西元前纪念加“前”字,如乾隆二十一年(1756)、西汉五凤二年(前56)。中国年号和古籍卷、叶数,用中文数字表示,如开元十五年、《旧唐书》卷一四八《李吉甫传》、《新疆识略》卷五叶二三正;其他西历和期刊卷、期、页等均用阿拉伯数字。引用敦煌文书,用S.、P.、Ф.、Дx.、千字文、大谷等缩略语加阿拉伯数字形式。
首次出现的非中国籍人名、非中文书名需在括号内标明原文,非中国籍人有通用中文名者应以其中文名称谓。非英文人名,应采用其固定的英文拼写方式,如山口瑞凤的拼写为:Yamaguchi Zuiho。英文之外的外文文献,用该文献通行的拼写方式。如日文《东洋史研究》的拼写为Tōyōshikenkyū。非英文文献的出版机构,也要查找其拉丁化的拼写名称。如日本东洋文库的拼写规范是Toyo bunko。
注释号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作1、2、3……,其位置标记在标点符号前(引号除外)的右上角。再次征引,用“同上,XX页”、“同注X,XX页”或“同注X,XX文,XX页”格式,不用合并注号方式。
注释一律采用页下注脚方式;除常见的《旧唐书》、《新唐书》、《册府元龟》等外,引用古籍,应标明著者、版本、卷数、页码;引用专书及新印古籍,应标明著者、章卷数、出版地、出版者及出版年代、页码;引用期刊论文,应标明期刊名、年代卷次、页码;引用西文论著,依西文惯例,书刊名用斜体,论文加引号;以上引用,再次出注时,可以省略版本、出版者、出版年代、期刊名、年代卷次等项。
望诸位作者按照本刊编辑规范投稿。本刊联系地址如下:
本刊联系地址如下: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藏学研究》编辑部,
710062
……………………
曽汉辰、王启龙收
电子邮件:overseatibetology@163.com
联系电话:029-85308859
《国外藏学研究》编辑部